教学素材

怀进鹏部长有关职业教育的金句

发布时间:2024-09-04 08:42:1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发展迅猛,备受关注。今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教育综合改革、第一轮双高验收、“新双高”启动,办学条件达标、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技能大赛升级、职业院校升本……等一系列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正在推动。本文整理了怀进鹏部长自2021年以来的公开讲话、会谈、文章,梳理了其中的观点,总结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等十大方面的金句

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1.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

2.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谋划教育强国建设。

3.在我国大力建设智造强国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前景光明,前途可期。

4.中国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有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持续畅通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渠道、积极服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实现了从学校为主举办到多元参与办学、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界、产业界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相关部门以及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

6.职业教育应当更好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质增效;应当更好服务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技能为先,深度融通;应当更好深化国际交流,以合作为要,互利共赢,包容发展。

7.中国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8.全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丰富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愈加显著,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在高水平对外合作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了法律保障,要把活动周打造成社会各界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打造成师生展示风采、提升素质、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

10.围绕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重点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11.加快建设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12.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鼓励更多学生投身创新实践,构建鼓励学生创新的育人生态。

13.要打破思维极限,破除路径依赖,谋划实施更多前瞻性布局和超常规举措,推动教育体系从分散向系统、综合性集成转变,教育组织从相对封闭、相对单一向开放融合、多元多样转变,教育发展从不自觉的跟踪模仿向主动自觉的自信自立转变,教育活动从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4.聚焦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动力。

15.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内涵质量。

16.推动重构职业教育生态,营造崇尚劳动和技能、尊重和认可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17.提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努力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服务。

18.聚焦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支撑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等教育。

19.紧扣支撑国家战略,把高等教育龙头高高扬起,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20.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

21.国家和地方的迫切需求为牵引,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布局。

22.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系统的深层次改革需求,优化教育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产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反哺经济社会发展。

23.高等职业院校要聚焦地方需求,完善专业学科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技能实训,注重文化课的教学安排,为社会不断输送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希望职业院校要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和企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切实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4.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5.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26.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政策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尽快取得突破,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实现办学质量高水平、产学合作高质量。

27.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支持社会政策深度转型,大力培养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山东教育成为改革发展和对外合作的先锋和示范。

28.要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政产学研协同的新机制新载体新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引领地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在服务山东发展中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布局。

29.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牵引,聚焦产业结构布局和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路径、模式和载体,通过双城协同发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强高水平研究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0.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着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机制、模式,推动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1.要瞄准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载体,塑造双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要抓住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宝贵契机,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和文明互鉴,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打造“重庆名片”。

32.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新征程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打造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高地,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和“溢出价值”。

33.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青海高校内涵发展,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大机遇,助力打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青海样板。

34.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双高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甘肃样板,优先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资源高质高效共享,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教育贡献。

35.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同心协力,助力山西以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培育优势学科、集聚高端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教育政策与经济政策相匹配,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教育贡献。

36.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挥地缘优势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使教育资源布局更好适配国家战略需要、区域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辽宁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7.更好促进教育和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的有效结合,大力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院校建设,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38.立足广西与东盟海陆相连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推行“两个先行先试”,加强理工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大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力度,加强小语种国别研究与应用,建设区域特色智库,以市域为重点开展试点探索,携手打造面向东盟的产教集聚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和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39.立足云南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支持云南谋划教育强省建设路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完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政策体系,提升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聚焦重大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围绕小语种国别研究和应用建设高水平智库,加快打造高水平区域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携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40.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持续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人才和智力支撑。

41.要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卓越工程师和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引领,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42.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大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提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力,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43.要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围绕南繁育种、深海科技等重点产业,探索建设高等研究院,加强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不断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为海南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44.切实做好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大文章, 围绕云南优势产业需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45.要以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瞄准特色产业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产教集聚示范区。

46.聚焦服务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高校两个“先行先试”,以“一体两翼”工作格局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47.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谋划推进职教改革,加大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供给,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支持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江西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48.围绕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以省域为主体优化升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整体设计、政策供给、资源配置,推进产教融合,支撑经济发展。

49.要围绕青海地域禀赋和产业特色,推进教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在新能源、盐湖化工等领域建设高等研究院,加强高原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现场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

50.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新格局。

51.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新格局。

5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是人才培养、知识发现、技术创新的最佳结合点。

53.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效融合,促进人的培养和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相融合。

54.锚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培养急需人才的大目标,立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格局,适应加速演进的大变局,以大规模、有组织、成建制的产教深度融合方式,探索培养与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

55.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更多制度型开放。 

56.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

57.围绕重要产业行业整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58.将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教育服务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主动应对产业和科技变革,倡导新技术、新实践和新应用,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59.围绕区域发展和产业关键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上紧密合作。

60.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加强职业教育能力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重点,着力建设产业集群教育聚集区,持续优化完善教育政策措施,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1.坚持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开展相关领域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培养适应传统产业升级、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人才和创新支撑。

62.着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着力发展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全面支撑实现共同富裕、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63.发展适应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64.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重要的转型空间、走向国际的竞争空间,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推进面向市场化、社会化的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政策金融的有效结合。

65.希望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继续探索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实践,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普融通上深入探索,着力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制度环境与产教融合生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为推动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生动示范。

66.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加强政策设计、项目扶持、资源调配、制度创新,推动校企双向赋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67.要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加速度与高质量,助力国家抢占先机。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68.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69.更加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更加深度的教育协同和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70.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71.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核心内涵和教育改革发展基本规律,结合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来深刻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

72.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73.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74.我们将聚焦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重塑职业教育发展生态。

75.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通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各类人才搭建发展成长的有效通道。

76.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77.要聚焦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先试”,深化职业教育“一体两翼”改革。

78.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把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问题和突破点,深化“一体两翼”建设。

79.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展现职业教育的新作为,在数字化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80.完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精准对接。

81.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82.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83.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发挥第一批试点探路者、领头羊作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84.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促进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校、学科、专业布局。

85.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86.要聚焦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先试”,深化职业教育“一体两翼”改革。

87.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要推动长三角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制度衔接,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服务经济发展。

88.要做到政策、资源、机制围着目标转,建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89.面对科技、产业和教育范式变革,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为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90.是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统筹推进基础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9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在加强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着力提高办学质量,让学生对学校满意,对未来选择的职业和发展能力满意,对地方政府政策满意。

92.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部署落实到位,把准现代经济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组建一批有真需求、真供给、真政策的产教联合体,用好政策、建好制度。

93..要按照“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战略任务和安排,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促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作为关键路径和必答问题,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基础工程,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新赛道,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94.要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育才、蓄才、引才,重点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瓶颈问题,为关键领域供给更多高层次人才。

95.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协调多方办教育,优化政策制度供给体系,探索新型办学方案,通过有效的组织改革全面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96.要采取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探索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让职业教育早期分流的学生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获得“回流”的可能,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终身学习、多样化成才。

97.要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共同体。

98.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加强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的方面做出最好的成绩。

99.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度适应社会转型,深度匹配产业升级,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100.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Baidu
sogou